top of page

本草綱目 - 大麻

已更新:1月23日

本草綱目 / 大麻


[名稱] 火麻、黃麻、漢麻。

李時珍也記載著大麻分成雄 – 牡麻、雌 -- 苴ㄐㄩ ˇ 麻兩性;大麻的花名麻勃。

(照片來源: Yahoo! 台灣)

[氣味] 麻勃 (花) : 辛、溫、無毒。麻 (籽、果實): 辛、平、有毒。麻葉: 辛、有毒。

中藥術語有著以毒攻毒的療法,這是 “使用有毒性的菜物治療惡毒病症的方法。例如大楓子辛熱有毒,入丸劑內服,能治麻瘋;藤黃酸澀有毒,外敷能治癰瘡;露蜂房甘平有毒,研末用豬油和塗,用以治療頭癬。”


[主治] 麻勃: 記憶力衰退、瘰癧 (淋巴) 初起、止刀傷疼痛及風病。

風病是中醫學泛指由外感風邪而引起的各種疾病。


麻: 大小便秘、月經不通、消渴、血痢不止、刀傷瘀血腹中 (這厲害)、發落不生、小兒頭瘡。

發落不生似乎是有關腎或膀胱部位的疾病。


麻葉: 蛔蟲、瘧疾。

大麻的莖或莖皮: 破血 (活血去瘀) 、通小便、跌打損傷。

大麻根: 婦女帶下崩中、熱淋下血、跌打瘀血。( 熱淋是指尿中帶血的病症)。

漚麻汁 (浸泡大麻稈的水): 消渴、瘀血。


在中醫學中,大麻各部位的性味與用途有不同的功效和毒性。麻勃(花)性辛、溫且無毒,主治記憶力衰退、淋巴腫大初期、刀傷疼痛以及風病(外感風邪引起的疾病)。麻籽(果實)性辛、平,帶有毒性,常用於治療便秘、月經不通、血痢等內科疾病,以及刀傷瘀血。麻葉性辛且有毒,主要用於驅蛔蟲和治療瘧疾。此外,大麻的莖皮可活血化瘀、通小便,適用於跌打損傷;大麻根則對婦女崩漏帶下及尿血等病症有療效。而浸泡大麻稈的水(漚麻汁)被認為能消渴解瘀血。在中藥理論中,這些毒性特性也可用於“以毒攻毒”的療法,適當應用可治療一些惡毒病症,但需謹慎使用並依專業指導。

Comments


© 2022 by Dama101

bottom of page